热搜: 大发推广邀请码官网平台
杭州街头的外卖员。钱晨菲 摄
中新网杭州11月29日电(王逸飞)规范外卖塑料回收利用,全面深化塑料污染治理,浙江日前又有新动作。
29日记者获悉,由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《浙江省外卖塑料“零废弃”工作方案》(下称方案)近日已对外公布。该省将通过组建外卖减塑联盟等方式,在今年底于高校等重点区域率先形成外卖塑料“零废弃”运作模式。
外卖如今已成为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。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1次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显示,2022年中国外卖市场规模达到1.1万亿元。但另一方面,外卖增长所衍生的塑料污染,也成为社会发展必须重视的问题。
据悉,该省将联合外卖塑料制品生产企业、外卖平台、消费者、回收处置单位等多类主体,以“组建一个外卖减塑联盟、健全一张回收利用网络、建立一套绿色激励机制、发布一批包装绿色标准”为重点,推动实现外卖塑料等低值可回收物规模化集中利用,加快建立可市场运作、可复制推广的外卖塑料垃圾减量循环典型模式。
关于上述外卖减塑联盟,其将包括外卖平台、入驻商家、高校代表、处置企业、餐饮协会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等多方主体,联盟将跟踪监测工作进展,协调推进重点任务;举办减塑专题研讨、主题活动,发起减塑消费倡议;规范外卖行业运行管理,压实外卖商家减量责任等。
同时,浙江将通过合理布局废弃物收集设施、建立绿色回收识别系统、强化规范化回收和利用、培育处置利用骨干企业等方式,健全外卖塑料回收利用网络。以废弃物收集设施的布局为例,浙江提出由外卖平台企业负责在高校宿舍、食堂等外卖塑料废弃物产生量大的区域合理配置回收设施,高校负责收集设施的后期运维管理。
记者了解到,浙江推进此项工作的目标是,到2023年底,在高校等重点区域打通外卖消费及其塑料废弃物回收、循环利用链条,率先形成外卖塑料“零废弃”运作模式。到2025年,在各类学校、商务楼宇、社区等区域积极推广“零废弃”模式,推动全省外卖塑料减量循环工作取得明显进展。(完)
中新网北京11月29日电 (记者 孙自法)备受瞩目的人工智能研究应用,又迎来一项新突破。施普林格·自然旗下学术期刊《自然-通讯》最新发表一篇论文称,研究人员研发出一个人工智能(AI)体(智能体),在3D模拟中,该智能体能在第一次见到的任务中实时模仿专家。
论文作者指出,该智能体能从第三人称视角实时可靠地获取来自人类搭档的知识,这项研究结果是对具身AI实现快速知识传播的一次概念验证,也是朝着人类-AI互动的开放式文化演变迈出的第一步。
该论文介绍,之前在物理模拟和现实世界机器人中已经证明了用人类数据让具身AI智能体学习新技能的效果。过去的智能体通常需要在监督下从大量第一人称的人类演示中学习,这类演示的获取既昂贵又费时。相比之下,人类本身可以通过模仿示范者,在几秒内以互动方式学会新技能,即使婴儿也有这种能力。因此,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求一种AI智能体,能从效率和隐私与人类相仿的其他个体那里进行社会化学习。
论文通讯作者、位于英国伦敦的谷歌DeepMind的Edward Hughes和同事一起,利用深度强化学习训练了一个智能体,这个智能体能在名为GoalCycle3D的物理模拟任务空间里,几分钟内发现和模仿新专家的行为,并记住所学知识。训练后,他们发现这个智能体可以在各种有挑战性的导航问题中从人类和AI专家这里快速学习,虽然它们以前从来没见过人类。
比如,这个智能体可以在包含大量障碍的复杂地形中穿梭。该方法的一个关键是一种新形式的自动化课程,该课程结合了示范者的阶段性遮蔽以及任务难度的逐步升级。研究人员发现,这个智能体的个体神经元是可解释的,而且能同时编码物理信息和社会信息。
论文作者总结表示,这项研究结果为 AI领域和文化演化心理学之间的密切互动奠定了基础。他们认为,AI从业者可从人类社会学习中汲取灵感,构建出适应当下人类伙伴的具身智能体,并保护好隐私。此外,能社会学习的AI智能体或为研究人类文化能力发展提供新的建模工具。(完) 【编辑:刘阳禾】